• 党委书记刘自康与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集体谈话

    党委书记刘自康与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集体谈话 本报讯 4月1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自康与第三十二届学生会第三十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在校部五楼会议室进行集体谈话,对全校青年骨干提出殷切希望,并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形势政策课。党委副书记李英民、副校长何又春出席会议,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管理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负责人参加谈话。会议由李英民主持。 刘自康在谈话中首先对第三十二届学生代表大会第三十四届研究生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新当选的第三十二届学生会第三十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表示祝贺,并向在座全体同学为工大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刘自康从三个方面与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进行了交流。 一是明确党委战略布局 刘自康将学校党委几年来做的几件大事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方面。 “一”就是着眼建好一个大家庭。倡导家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大家庭,把二级学院建设成一个小家庭,让家的温暖和关爱充满校园。树理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家人,视若己出,呵护备至;造氛围,坚持政治生态、学术生态、育人生态三个生态一起抓,三个环境一起建,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自家饭桌”看世界杯、全国高校首创的新生“迎心面”、毕业生“骄子宴”、封闭宿舍阳台、设置优质便利的饮用水,以及史上最长春假等举措,让“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解难事,学校把学生需求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学生反应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报销专员和网上预约制度解决了报销排长队问题,通过错时上下课和便民盒饭的办法解决了食堂就餐拥挤问题,动员力量帮助患病贫困学生卖家产滞销草莓,为交通事故受伤学生维权,推动北门信号灯落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工大不仅有大楼,有大师,更有大爱。 “二”就是实现两个校区大团圆。学校党委本着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理念,为解决金鹏公寓“无热水、无电梯、无温度”的三无生活环境,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新建学生宿舍,通过“两步走”方案,终于解除了学生两个校区奔波之苦,解决了金鹏公寓安全隐患,实现了十年等一回的大团圆,让新生的入学典礼变成了全体工大人建设“家文化”的奠基礼。 “三”就是布局“三个轮子”一起转。学校党委提出把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坚持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总体布局,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坚持学生是主体,每年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都专题研究学生工作,且议题比例逐年上升。每年办的民生实事中涉及学生的占到一半以上,切实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夯实筑牢;坚持学生是主人,学校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人地位不动摇,让学生广泛参与评价学校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如“一转二评三满意”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中服务结果由学生评价;坚持学生是主导,学校在制定重大政策和决策时依据的主导是学生,坚持在学生中广泛调研,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如五一长假的落实即是关注学生所想所盼、以学生意见为主导的体现。 “四”就是推动“四个一流”一起抓。学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三个轮子”是总体布局,“四个一流”是具体举措,包括一流之士、一流之师、一流之吏和一流之校。一流之校的实现,需要一流之士作基础,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奋斗,学校对一流之士的培养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严格课堂管理,采用多层面、多环节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实行双向规范和约束;严肃考试制度,取消考试、考查之分,引导师生注重学习过程、强化能力培养;严把学业出口,取消清考,提供充分重修学习机会,倒逼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是明确学校发展走向 十九大以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质量导向愈加明显。我校虽被列为全省创建国内一流大学重点支持高校,但双一流实行的是动态调整和项目化管理。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既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学校未来走向何处,每个人都不是看客和过客,都是与学校命运紧密相连的主体,都要与学校党委在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 从机遇来讲,学校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所谓“天时”,即工大抢占了一些有利的先机。各个办学层次占时间之先。纵观学校历史,我校不仅办学早,办本科教育早,办大学早,获批硕士点、博士点的时间也都比较早,均走在省属其他高校前列;改革再出发占风气之先。处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学校党委顺应潮流抢抓机遇,年初时就将今年确立为改革再出发的元年,在学校网站上开设“改革大家谈”专栏,全面宣传改革理念,烘托改革氛围,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校园内不断升温。学校定位占部署之先。今年我校被省里正式列为冲击国家一流大学的高校之一,这恰与我校在2017年党代会上确立的创建区域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吻合。学校党委的提前谋划和科学部署为学校发展赢得了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目前,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已深入人心,全校上下信心坚定,士气高涨。所谓“地利”,即工大有突出的布局优势。所处地域来看,学校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位优势,东北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东北调研,两次参加辽宁代表团讨论座谈,孙春兰副总理和教育部专题调研组先后赴辽调研,都释放了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辽宁振兴蓄势待发的强烈信号。我校的学科专业布局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需求高度契合。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学校地处辽宁的省会城市沈阳,座落于具有“东方鲁尔”之称的铁西老工业基地,位于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开发区,毗邻中德装备园,拥有有利的政策环境优势和丰富的办学环境资源;所谓“人和”,即工大有“家文化”做基础,政通人和,人心思进。从领导班子来看,团结和和谐,干事创业,连续两年考核获得优秀等级,带领学校在省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前矛;从中层干部来看,换届工作风清气正,行稳致远,现岗中层干部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获得师生员工高度认可;从教师队伍来看,通过“初心大讨论”的持续推进,教师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安心教书、潜心育人,(下转二版)

  • 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
    一行到我校洽谈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事宜

    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一行到我校洽谈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事宜 本报讯 4月12日下午,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专职副书记孙晓慧、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总裁范存艳一行7人莅校就新松集团与我校进行混合所有制联办二级学院事宜进行具体洽谈。校党委书记刘自康、校长郭连军进行接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洽谈会在校部429室举行。 会上,孙晓慧传达了省教育厅的指示要求,表明了沈阳市的支持态度,提出了加快合作的建议。范存艳表达了新松集团的合作诚意和强烈愿望。郭连军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希望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新松集团共同打造人才培育平台,形成新的增长点。恰谈中,校企双方就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建设目标、合作框架等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希望发挥多方资源优势,通过混合制联办二级学院,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同发展。 刘自康在讲话中首先对市委教科工委的积极联络和大力推动表示感谢,并指出,创建一流大学是沈工大的核心使命,深化改革是学校的身份标识。必须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改革的大突破、制度的大创新、力量的大凝聚。他表示,学校党委已经发出了改革再出发的动员令,全校上下正在凝心聚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这次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联办二级学院是学校深化改革的关键之举。希望双方积极磋商,尽快取得实质进展。 (党委宣传部)

  • 沈阳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专题调研组来我校调研工作

    沈阳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调研组来我校调研工作 本报讯 4月11日上午,沈阳市政协副主席赵世宏、沈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志勇等一行12人组成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调研组来我校调研工作。会议于校部429室召开,校长郭连军出席会议,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及我校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李志勇主持。 郭连军首先代表学校对调研组一行人莅临我校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我校办学特色、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概况等情况,希望市政协、市科技局能够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给予我校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预祝调研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校科技处处长曹云东就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主要举措、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向调研组做出汇报。随后其他高校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汇报。赵世宏指出,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会根据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调研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希望各高校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并根据国家、省市文件及现实情况适时调整。 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油气长输管道内检测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处)

  • 我的改革价值观

    我的改革价值观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从十八大到十九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推动”到“实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改革是唯一选择。工大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但也困难重重。改革是与传统和惯性的斗争而不是请客吃饭,就像《宽容》序言里描述的,是对无知、懒惰、懦弱和私欲的宣战。这部序言于今日之工大、于改革再出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或是得到关于改革价值观的启示。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不愿意做个体手术很可能要迎来集体葬礼 改革是一门实干学问,也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改革既触动利益也触碰灵魂考验人性。漠视改革或许是因为恐惧未来,恐惧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因为不能理解或者不愿理解。“只要停留在自己微环境下的舒适区域就满足了,未来终究太遥远,高高挂起,即使世界大战开始了,人们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就是那个被炸弹击中的倒霉者。”二十年前的五爱市场和十年前的三好街也不认为自己有一天会面临今天的挑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譬如学位点的撤销、专业的增减是教育供给侧的法则,体现的是质量和市场导向,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限制设置和禁止设置的专业,但仍有人认为学校不顾老师饭碗“砍”专业。两年以后的高考制度改革是按专业报考志愿而不是按学校报考,人们的需求已经从要上大学走向要上好大学。照顾了少数人一两年的饭碗,可能贻误改革最佳时机,影响了大多数人更多年的饭碗。我们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不改革,学校和事业就会有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礁重重,不愿意做个体手术很可能要迎来集体葬礼。中流击水,不进则退,没有永远保持原地的可能。 昨天太阳无法晒干今天的衣服,但是昨天的雨水却可以泥泞今天的道路 面对啃硬骨头的改革难度,“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改革认识,突破利益固化的改革勇气缺一不可,“三寸金莲”走不远,“装睡的人”也左右不了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传递出的高等教育的方向和节奏十分清晰,任何高校走外延式发展道路都已难以为继。义务教育是扶贫扶弱,高等教育是要扶强扶特。就拿高等教育的经费来说,更多地转向了竞争性拨款中去争取资金。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和破解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难题,高端人才的引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务能力的增强、分配制度的科学等等,“病症”已现,“良方”未出。改革未有穷期,事业永是天地。昨天太阳无法晒干今天的衣服,但是昨天的雨水却可以泥泞今天的道路。自从上一轮改革以来,关于机关和教师谁更合适、生时数是否科学就一直争论不休,恰恰教育改革的核心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却鲜有提及。正如有的人说的那样,判断改革的好坏唯一标准就是此时此刻我的收入是不是多了,我的付出是不是少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出去找“饭”;不能长在深闺人不识,宅在家里等饭 改革不是墨守成规的按图索骥,而是披荆斩棘中的大胆探索,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修改、完善、校正,这是正常的,也是符合新生事物发展规律的。不能出现一点问题就大惊小怪,甚至戛然而止。改革行至中流,唯有合力划桨才能破浪前行,哪有把船划到江心弃桨的道理。改革不但要在存量上敢于冲破阻力,更主要是发现增量。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活力不是分配,绩效是为了实力不是分争,更不应该是放弃主动做事、积极做事,动心起念皆为利益。一流大学一定是一流学院的集合体,一流学院一定是一流教师铸就的。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规划设计要修正但也要大家一起眼睛向外,不能长在深闺人不识,应该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出去找“饭”吃,不要老宅在家里,端着“饭碗”等饭吃、要饭吃。 当闯将,做干将,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改革涉及利益分割和权利让渡,不可能皆大欢喜。改革可能得人心也得罪人,极有可能工作得分数、测评丢票数,甚至上门闹的、背后告的、乱造谣的都不能避免。因为改革往往是两全诉求,“革别人命”时一片叫好,“革自己命”时立马质疑。下放责任的时候欢天喜地,让出权利的时候就推三阻四。但凡成功的改革,无不与改革闯将、干将有关。我们要坚定必胜的理想信念,像总书记说的“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不要成为爱惜羽毛的逍遥派,成功了功劳落不下,没成功冷嘲热讽;也不要成为打小算盘的应付派,打太极软抵制,对自己的事很上心对单位的事不走心。我们要警惕短期行为损害科学发展,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是当前的发展稳定,更有学校事业的长治久安。创建一流大学是核心使命,深化改革是身份标识。不单是忙于日常工作的精雕细刻,也不仅是陷于繁杂事务的加班加点,应该是致力于改革创新的新担当新作为。 山不就我,我来就山。一流大学不是等来的、喊来的,也不是省里定了就是的,而是靠我们拼出来、干出来的。正如孙中山所讲:“既不可以一时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阻力过大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